文/牛老师商业评论,微信公众号:niubsir
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火星救援》这本书的成功就是一个geek利用互联网逆袭传统出版业的故事。
《火星救援》不但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翻拍成电影,就连一向苛刻的NASA都对他推崇备至,NASA管理人员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去读《火星救援》,还邀请作者安迪·威尔参观NASA的实验室和控制中心。而就在两年前,《地心引力》想使用NASA的标志都费了好大一番周折。
鲜有人知道的是,《火星救援》的成功并非按照传统出版规则来的,得益于成功的运用互联网思维,威尔这个从未出版过小说的业余选手,给所有立志当作家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互联网时代如何写书?众筹
乍看威尔的履历,说他是一个工程师geek毫不为过。他父亲是粒子物理学家,母亲是电力工程师,大学是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计算机科学,之后在AOL做着程序员工作,后来分别进入PALM、MobileIron等公司,并在暴雪参与过《魔兽争霸II》的研发。
偏偏这个家伙不安分,好好的程序员不做,想去做作家,威尔从大学就开始创作小说,还发给出版社看,可出版社偏偏对他不感兴趣,当然如果他被出版社接纳,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于是这个家伙在自己的博客主页上写,连载这部火星救援的故事。
熟知《火星救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本硬科幻小说,里面涉及大量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工程学的知识,对于这些专业知识,虽然有Google搜索辅助,但是外行人写出来始终会漏洞百出,于是威尔想了个妙招:让网友来协助改正它的科学性。
喏,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众筹案例么?众筹就是获得早期用户,这些用户不仅提供资源,还给产品提意见。威尔的读者们有大量的化学家、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他们充当威尔的技术顾问,每天威尔都会收到小说里科学意见的改正邮件,把里面不科学的地方修正。
最后,发邮件的人多达三千之巨,以至于NASA惊讶于这本书对航空技术和NASA的了解,问威尔是不是在NASA有熟人?
其实单靠那些熟人,他也未必能把作品做到如此完善,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就是能找到那些专业的人才,为你提供专业的意见,极大的提升产品质量。可以说,《火星救援》这本书并不是威尔一个人写出来的,而是由数千个用户共同参与打造的,这对于传统出书的流程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颠覆。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书的内容确实吸引人,产品过硬仍然是一切的基础。
亚马逊自出版诞生的奇迹
如果按照传统的出版流程,《火星救援》要出书仍然会面临不少的阻碍。出版社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质量往往不是放在第一位,出于对销量保证的考虑,图书编辑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或者跟着竞争对手的步伐,经常是出版十几本押中了一款爆品就算成功了。这有点像门户网站的内容都是由编辑选定,编辑喜好会错失许多优质的内容,没有真正匹配读者的需求。
好在,亚马逊有个自出版项目,解放了作者。亚马逊自出版项目允许任何人上传自己的作品,放到亚马逊商店上去出售,这给了读者极大的选择权,公开的自由竞争使得大量草根作者脱颖而出。有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Kindle上排行前100名的畅销书中,有28款是作家自出版作品。
亚马逊自出版成功的代表就是阿曼达·霍金(Amanda Hocking),一个26岁的年轻女孩,2010年4月开始在亚马逊Kindle上出版自己的小说,截止到2011年3月,她的书籍销量过百万,收入超200万美元。
威尔以99美分的价格把《火星救援》放到了亚马逊自出版平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通过Kindle购买这本书的人就超过了此前所有时间通过网页免费阅读的人数。很快这本书出现在Kindle科幻小说、技术书籍的前十名榜单中,于是看到它的人就越来越多。
再后来,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了,兰登书屋的人出了这本书的纸质版,没过几天二十世纪福克斯的人也找上门,购买了它的电影版权。最后,这本书进入了《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科幻类别榜单,《华尔街日报》称这本书是近些年最好的纯科幻书籍,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则把它拍成了电影。
如果当初,威尔想凭一己之力完成这部著作,里面的科学硬伤一定会被读者差评淹没,迫使威尔不得不放弃硬科幻风格,让它变成一部天马行空的想象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汗牛充栋,《火星救援》只能是泯然众人矣。如果威尔最初找到出版社来出版,图书编辑没准一看觉得技术性太强吸引不了读者,威尔很可能会放弃这部作品。
《火星救援》的成功源于互联网冲破了传统出版业的枷锁,它完全颠覆了传统出版业的流程,无论是作品的成型过程,还是电子图书的问世,都没有经过出版社插手,反而出版社是最后一个接手,弥补纸质书的空白而已。《火星救援》是互联网时代书籍成名的典型代表,值得所有立志成为作者以及僵化的出版机构们学习。
---------------我是分割线-----------
作者:牛老师商业评论;微信号:niubsir;微信公众号“吹牛”;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合作请加微信immarcon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