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在聚焦互联网金融时,作为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保险业,其互联网化似乎没受到太大的关注。然而,随着“贴条险”、“地铁延误险”等创新性保险产品的推出,让保险业互联网化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普及,依靠传统精算模式进行保险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的模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围绕个体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保险产品将失去作为一个金融产品的形态,更多地以一种带有保险性质的服务形态存在。在未来,虽然保险作为对风险保障的杠杆作用依然存在,但保险的概念或许将不再被提及。
“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态势
目前,市场上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企业,整体数量在80-100家左右,进入到A轮和B轮融资的企业也就10家左右,暂时还没有大机构大规模地进入这个市场。
一方面,保险业对于专业性有要求,普通的创业者不具备进入的条件;另一方面,严格的监管措施让这个行业缺少创新变革的基本动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不具有行业从业经历和资源积淀的情况下,进入这个市场也较为困难,导致了市场投入的主体并不像P2P领域的那么火热。
然而,一些创业团队,在VC资本的支持下,开始了这个注定要成为下一个风口的行业的早期市场试探工作,进行“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实践。这其中夹杂着多元的诉求:
1、首先,是对普及保险业务的的需求,让更多互联网用户用上保险;
2、其次,是市场教育的需求,其包含两方面的工作--保险业务教育和在互联网上开展保险业务的市场教育;
3、最后,是全新商业模式和逻辑的探索重任。
总的来说,“互联网+保险”正在逐步被更多的人关注,开始投入市场。在基本互联网化模式没有成型的情况下,整个市场处于早期状态,早期介入者都在承担着教育市场的摸索过程。
“互联网+保险”的3.0进化
保险业在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俗称“互联网+保险”的3.0进化路。
“互联网+保险”1.0时代
该时期是对存量保险产品进行电子商务化的阶段。通过开设网站等方式进行网上销售。但在从业者看来,互联网只是增加传统保险产品的一个电子化销售渠道而已,对于保险互联网价值的发挥没有太大作用。
“互联网+保险”2.0时代
这也是当下的阶段所在,主要围绕一些适应互联网特性及用户消费生活习惯的产品进行创新,吸聚增量用户,其基本特征是碎片化、分散化、平民化。各种稀奇古怪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包括“贴条险”、“分手险”、“地铁延误险”、“雾霾险”,围绕具体的场景,借助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购买和消费,且价格也很平民化。
这类创新产品,虽然都标榜是保险产品,但是多数都具有理财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保险的概念下的理财产品的创新。
“互联网+保险”3.0时代
这个阶段是泛保险业与大金融时代,或者说保险业的“实存名亡”的阶段。
➀一方面,保险成为泛金融产品,诸如理财产品、P2P产品进行销售的一个概念外壳,真正的实体业务已经开始脱离保险的本质;
➁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的服务业务(O2O)等的成熟,保险不再以产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其正在被另外一种形式的服务所取代。
如医疗保险,在未来,你购买的不再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生病时,保险公司赔付部分资金助你度过难关。而可能是你向健康俱乐部交会费,这些会费将被用作你患病期间所需要的综合服务的等价物。保险产品被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所取代,保险之名已经难寻。
保险从产品到服务,从标准化到非标准化的转变,是此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下的存在
当下,创新型保险产品不断涌现。有些是适应互联网需要的真正创新产品,而有些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是规避保险或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制度的手段,距离纯正的保险业务创新还有些距离。
北京一家叫“懒保险”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新保险产品:只要通过微信拍照,将自己受伤的证据上传,就可以获得10元不等的保险理赔,并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发放。如此创新的业务模式,已经超出保险产品的概念,更多是顺应受众群体消费习惯,以及对 “互联网+保险”产品消费习惯的教育和培养,传播保险理念的一种营销行为。
无论产品创新也好,营销手段也好,其都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
➀突破传统的产品销售渠道和流量入口;
➁固态标准化的产品向动态、不定型的产品发展。如一些的汽车商业保险按天或实际行驶时间和里程等单独动态计算,改变以往以年计算的方式,并且动态进行产品购买结算;
➂从业主体日益呈现全牌照化,保险公司也拥有了像银行、证券等的牌照资质。意味着保险产品创新已经不再仅限于单一的保险产品本身,而可以扩展到理财、储蓄甚至是证券业务等范畴,其混业经营和产品形态多元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未来所向,大势所趋
当下,保险正在从有型的、固定的标准化产品向形态多样、动态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演变。
随着Online线上产品渠道的开拓,线上保险产品不断创新,形态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互联网巨头,包括BAT级别的企业,也正在透过其积累的用户消费行为等大数据,围绕降低用户风险的核心理念,开发更多看似不是保险产品,却最终能够替代保险产品的服务。
日益生态化的风险保障系统,正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O2O服务系统,使得保险正在被加速去产品化、服务化,而生态化、系统化的服务正在将保险的概念消融。保险的业务实质正在被没有保险产品形态,也没有保险业务逻辑的服务保障所取代。
今天,用户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在风险发生时候换回资金,再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冲风险,这是传统模式;而明天,用户可通过事先储蓄,当遭遇风险时,以其他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对冲风险。
保险将真正进入到P2P、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互联网全新状态。到那个时候,保险或许已经不再是保险,有对于风险的对冲的实,却不再用保险的名来定义。
保险的互联网化过程,或许也是一次消灭“保险”概念的过程。
注:本文部分观点引自“懒保险”总经理王卫东先生,在此特别表示感谢。(完)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道哥,闹客邦创始人(微信:myucity)。闹客邦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tiwwei获取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