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收购《南华早报》。此次收购的是南华早报集团(SEHK:0583)旗下的媒体资产,包括《南华早报》的纸质和网络版,杂志和户外媒体等业务。其中,作为一家创刊于1903年的香港首屈一指的英文报章,《南华早报》以权威、独立、具影响力的报导,受中港两地和亚太地区读者的一致推崇。那么,阿里巴巴收购后的《南华早报》将何去何从,其会有哪些可能的走向?(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拆掉“付费墙”】
传媒业已经到了不能不变的地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新闻获取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纸媒到纸媒的网页版再到纸媒的移动端,尽管这几乎是每一家传统纸媒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但是这些路径具体怎么走,其细节化的战略和市场化的策略是怎样的,其实还是大相径庭的。即便是对于一家传媒机构而言,其之前的战略和现在的战略也会发生近乎极端的变化。
以《纽约时报》为例,这家百年老报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就经历了一次次阵痛。尤其是在是否采取付费阅读战略上,其可谓左右徘徊。直至2011年,《纽约时报》的内容付费模式正式确定,并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不过,采取内容付费模式到底给《纽约时报》带来了多少收益暂且不论,一个明显的自我“掌掴”是,今年上半年,《纽约时报》移动版正式取消“付费墙”,其内容付费的模式终于被自我终结。当时,与其说是自我终结,不如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使然更为妥当。
而阿里收购《南华早报》后,其要做的正是要拆掉“付费墙”。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致《南华早报》读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在经过充分时间的准备后,我们会开放《南华早报》的网络付费内容——让大家能在网上和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免费读到《南华早报》的报道。”
可以说,如果没有阿里的收购之举,与《纽约时报》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南华早报》的“付费墙”到底何时能拆掉,恐怕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对于传统的纸媒而言,其需要运营资金的持续投入,来确保新闻报道的正常运转,来确保员工的福利不被缩水,来确保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被“击倒”。而对于缺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运营经验的纸媒而言,其数字化转型往往会顺理成章地采取类似卖报纸这样的卖内容的付费做法。
然而,众人皆知的事实是,“付费墙”实际上是养不大纸媒的数字化转型的。而阿里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运营经验,则完全有能力帮助《南华早报》尽可能早的拆掉“付费墙”,如蔡崇信所言那样,“让大家能在网上和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免费读到《南华早报》的报道。”
【加大数字化分发力度:触达全世界】
实际上,与拆掉“付费墙”相伴的另一个问题,便是纸媒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所触达的读者或者说用户数量能否实现质的飞跃。在传统的纸媒发行模式下,包括《南华早报》在内的纸媒,其读者都被限定在了报社所在的地理区域。虽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纸媒内容的上网,理论上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接触这一纸媒的内容,但是事实是,《南华早报》的品牌影响力至今仍然是以香江为主,在大陆地区尚未建立理想的媒体品牌认知度。
而随着阿里的收购,另一个必然的变化,便是,《南华早报》将背倚阿里的移动分发能力以及阿里的国际化战略,将《南华早报》的内容分发至全世界范围,提升《南华早报》在大陆和全世界的媒体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让《南华早报》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时代,与阿里的国际化战略充分融合。
正如蔡崇信在“致《南华早报》读者的一封信”中所言,“我们的理想是把读者扩展到全世界范围。我们相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南华早报》地处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她以客观,有深度并有见解的方针报道中国。从纽约到伦敦再到报纸所在地香港,整个英语世界里只要是关心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们,都对这样的内容存在需求。”
【采编能力得到强化:大数据加码《南华早报》未来】
在“致《南华早报》读者的一封信”中,蔡崇信特意强调了阿里巴巴的收购不会影响《南华早报》的编辑独立性。事实上,编辑独立是全球传媒产业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作为国际化的阿里而言,其自然会遵守这一游戏规则,坚定的确保《南华早报》的编辑独立。
而不仅如此,凭借阿里的财力和大数据、云计算能力,《南华早报》的独立采编能力还将会得到加强。因为,一方面,蔡崇信已经在信中透露了阿里“将投资并继续培育出色的采编力量。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投入和资源,强化并延续《南华早报》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质量、诚信和可靠。”
而另一方面,在内容报道领域,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是,大数据在新闻采编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被强化,大数据新闻已经成为一种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甚至说,大数据本身就可以产生内容。同时,大数据还能更好的帮助《南华早报》为其读者进行“画像”。
阿里CEO张勇曾经在公开场合强调,阿里本质是一家数据企业。相信随着阿里收购《南华早报》,阿里或将其大数据能力输出到《南华早报》,进而进一步提升《南华早报》的采编能力。我认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采编能力提升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大数据新闻方面,《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都做的不错。而阿里恰恰在大数据方面具有足够的优势。
王冠雄,转型教练。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每日一深度,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英国《金融时报》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业务咨询13521140909。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新美大造节靠谱么?
作者:重创新之父、互联网+转型教练,中国十大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王冠雄】,1352114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