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元鹏
近日,不少卖药APP在各超市上线,市民可通过APP在网上选药、下单,实现足不出户看病买药。1月12日上午,记者下载了 “康康买药”和“叮当快药”APP。在“叮当快药”上,记者看到,首页展示了多种常见药品。除了常见药,部分处方药也在销售范围中。这些APP被称为:滴滴买药”。(1月13日《福建日报》)
APP药品销售,是一种适应互联网+的崭新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有着诸多好处。比如说,患者足不出户,商家就会把药物送到家门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奔波的辛劳。不过,模式虽然好,却也存在一定隐患。
对于非处方药来说,问题是不大的。现实生活中,很多药品我们也是没有通过医生这个环节就购买了的。我们也常常到药店里去购买诸如感冒药、退烧药一类的药品。可是,我们也看到,这种被称为“滴滴买药”的APP也在销售非处方药品。这就造成了很多潜在的危害。
“滴滴买药”的形式是商家推出的,这就很难保证他们的医疗技术。虽然说,有的时候,采用“滴滴买药”模式的都是小病小灾,但是有的时候也容易出现误判。也就是说,原本疾病是严重的,可是患者自己不知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事“滴滴买药”的商家必须是行家里手,必须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而事实上,由于这种行业属于新生事物,就会存在监管的漏洞,会导致不熟悉医药行业的人蜂拥而至也加入到了这个行业。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这种“滴滴买药”是不是会成为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巨大漏洞?前几天有媒体报道说发现一些假冒伪劣药品通过互联网这个空间进入了正规的医院。江苏省泰州的一家医院一年采购的假冒伪劣药品在几十万元。那么,连正规的医院都在销售此类药品,谁敢保证“滴滴买药”不会借助这种新模式的漏洞,摆脱监管环节,把假药送到患者嘴里?
值得关注的是,“滴滴买药”有没有权利销售非处方药品。假如说,“滴滴买药”APP的另一端是有资质的坐诊医生,还是值得信任的。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另一端坐的是谁,患者无从得知。这个时候,他们送来的非处方药,一旦发生问题,是该埋怨市民没有医学常识,还是该埋怨这个行业存在监管漏洞?
比这些漏洞更为可怕的是,在“滴滴买药”APP的另一端,坐着的不仅是一个医学知识的门外汉,而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张悟本。这些张悟本们又会给需要送药上门的患者送去什么?是假冒伪劣药品,还是自己用一口大锅熬制的、包治百病的绿豆汤?
“滴滴买药”是个新生事物,也是方便患者的一个好形式。但是,它不能只是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还应该戴上紧箍咒。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在“滴滴买药”刚一兴起的时候,就积极的介入其中,制定约束的办法,提高行业的水平,让这个新生的行业造福患者。
“滴滴买药”虽好,关键在于APP的那头坐的是“赛华佗”还是“张悟本”。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