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BAT,其实只是其中一家。分享一些个人2015的经历见闻,是否有人也有相同的际遇感受?
2015年上半年是资本和创业的狂欢。
2015年元旦前后,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陆续开始收到创业公司或猎头的电话,密集得像是机关枪扫射。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到的电话能上双位数。之后,我在跟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聊的时候,说到很多公司去BAT挖人,他说:“只要是BAT的,我们都想挖。”按他组建团队的方向,他希望得到更多经过大公司锤炼和洗礼,有成熟职场素养的人才。
这个阶段那么多人接到那么多电话,是由于前一年创业潮的兴起?这个时候,公司内人心浮动,有人说BAT就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创业的和直接加盟创业公司的,在这个时候跺一跺脚就出去了。甚至脚都不跺,一溜烟就跑了。
而在接到大量电话轰炸和面试邀请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甚至连简历都还没有开始写。
再到了3月份,我们知道,总理颁发了”互联网+”双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业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政策号召的?
一个CEO跟我说:“我觉得我的时机和运气都是好到了极点,恰好在我想创业的时候,迎来了利好政策。”
另一个CEO说,“我觉得着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很糟糕。这个政策会让各色各样的人都涌进来,市场变得浮躁、混乱。”
还有一个CEO分析认为,是不是就业形势或经济形势不好,所以国家要鼓动创业消化待业人员?
我们在2015年下半年知道了:经济下行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寒冬论大行其道。
而在当时,我们所看到的,还是一片激情万丈、热火朝天。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有个朋友基本上确定了要离职,他和两家创业公司谈好了待遇,正在二选一中。
但最后一刻,他还是放弃了。
周围跟他一样的人,很多。
我也想换个环境,但我选择的是内部转岗。拿了几个内部岗位的offer,最后选了现在这个。
转岗前恰好碰上了公司的年度薪资普调。分享两个朋友的故事。
其中一个朋友,被叫到了老板办公室。正在惴惴不知道要挨什么批的时候,老板说,这次要给你调薪,调薪的百分比是XX。朋友瞪大了眼睛:这么多?老板白了他一眼:那你是想我收回来不是?
另一个朋友也被叫到了老板办公室,老板说这次跟你说说给你调薪的事。老板认真地看了调薪名单excel,突然一拍脑门:不好意思,看错了,这次没有你,去年年底给你调过了。
不管有调没调,这个时候,互联网行业基本上是让人心怀憧憬的。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没有额外收入,工资的提升能给人带来很长时间的愉悦。
而普调期过后,又有几个朋友离职创业。创业的趋势仍然是高潮难禁。
数了一下,这个时候,我认识的”CEO“们,一起共事过或跟他们算是有一定互相了解的,已经不下30个了。
有一次吃饭,一桌上一看过去,除了我,都是”CEO“或创业公司”高管“。谈笑风生,基本都是资本、渠道、管理、红海蓝海。
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资深底层员工,我很自惭形秽。
IP在2015年一下子炸了。以至于有人说2015年互联网是IP年。有很多论据支撑:腾讯成立了两家影业公司、网易成立了影业公司——都是围绕IP布局;阿里影业发表”IP生路论“,引来可以进入年度口水战评选的编剧骂战;《琅琊榜》《煎饼侠》《万万没想到》等网络原创IP搬上大银幕;各家互联网公司各个发布会,言必论IP原创、明星IP……
虽然IP这个词充斥各处,但很多人对这个词可能到现在仍然是云里雾里。在我看来,现在大家所说的IP更多地是内容产业,所以不能说是原义的“知识产权”,而仅仅是里边的一个分支:版权。而这个版权IP,从头到尾,都是源于游戏产业,服务于游戏产业,然后才是文学、影视、动漫及其他各个领域的打通和融合。当然了,有人说文学才是源头,在不考虑游戏资本的强大影响力的前提下,也是一种合理说法。
之所以要说到IP,是因为,在互联网,每年都会有一个概念出来,而每年都会有很多人从概念里去寻找风向,以调整或确定自己的职业路线。从前几年的电商、硬件、手游到今年的IP,从包装上的”O2O““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到IP,互联网善于掀起浪潮。
IP背后是什么呢?是内容产业。在我看来,2015不能说是一个IP年,而可以说是一个半内容年。因为除了IP,这一年还发生了很多跟内容相关的其他事情。比如说微信公众平台的机制调整及其是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论战,比如说腾讯投资知乎,比如说传闻中没影的京东收购豆瓣,比如说高晓松、何炅聚首阿里音乐,比如说大批门户高管离职专注内容创业……
以前说到BAT,说到互联网公司,你可能更多觉得它们是科技、是理科,但现在,随着它们在内容产业的布局,你慢慢会发现,怎么一个理科生,搞了这么多文科的东西?它们后面还要怎么搞?
2016会是一个内容年吗?
2015年下半年,有的人发现,工作没那么好找了。直接反映工作不好找的三个焦点事件是BAT缩招:阿里缩招、百度缩招、腾讯停止外包招聘。大公司做事是最为谨慎的,一家公司在招聘上做出调整你可以说是公司发展决定,多家巨头级公司集体性调整,那就应该是整个行业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一份死掉的创业公司的名单开始在朋友圈里流传。触目惊心的都是倒闭,倒闭,和倒闭。
而我和公司里的同事发现,一些此前出去创业或者跳槽去创业公司的同事,开始”回流“了,BAT象牙塔里又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而对我们这些留守的底层员工来说,也有故事。六七月份的时候,HR还会组织老员工们谈心聊天,在我看来应该是想看看大家的稳定性。但过了六七月份,就没人理我们了:外面环境不好,又有大把人要回流,你们可要认真工作保饭碗啊!大公司,小员工,真是命运浮沉。
总结
互联网创业依然是很多人大幅提升收入甚至是改变自身阶级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想象空间巨大,虽然荆棘遍地,但是很多人依然想在空间缩小之前搏上一把。
除此以外,对于很多普通员工来说,最关心的还就是一份工作的待遇和成长性。这一年里,加班、加薪、跳槽依然是很多人的主题。另外,则一边是做工作,一边闲嘴互联网天下和圈内小道八卦。
这一年里,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有的人还在继续摸索。有的人充满竞争性,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开辟疆土,有的人困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的人硕果累累,有的人流连失望。有的人发现自我,有的人失去自我。有的人惊涛骇浪,有的人平淡无奇。就是这样,人们的一年过去。
有的人还在沉浸,有的人已经上路,2016,将会是怎样?
作者|傅老师(ID:fustory)
编辑|姑婆那些事儿黄晴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原创,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