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拍摄的李彦宏纪录片引起了刷屏式的讨论,针对李彦宏提到的“百度的成功与谷歌的退出没有必然的联系”。有部分人士列出一些第三方数据关于谷歌和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营收份额对比,意图证明谷歌并非因为业绩不佳而退出中国,百度是因为谷歌的退出才占了大便宜。
对此,2月15日李彦宏在贴吧做出回应:首先,对于搜索引擎公司而言市场份额是指搜索请求数的份额,而不是收入份额,业内的所有搜索引擎公司一般讲到市场份额的时候也是指的搜索请求数,因为谷歌把中国公司在海外投放广告获得的收入都算作谷歌中国的收入,这样算的收入份额是没有可比性的。
谷歌2005年进入中国,2010年初宣布退出,期间的搜索请求数确实是逐年呈下降趋势。
事实上,有多家数据足以证明谷歌市场份额的下跌。根据艾瑞数据显示,谷歌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2005年的时候是26.9%,到2009年变成了18.9%。而百度的市场份额则从05年的46.5%增长到了09年的76.0%。
此外,根据正望咨询发布的2007-2009年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报告。百度从07年9月的61.8%增长到09年69.9%,而谷歌的市场份额则从07年9月的26.9%跌至09年的19.8%。 尽管第三方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在2005-2009年期间,百度的市场份额是持续上升的,而谷歌则从2007到2009年一直在下跌。所以,百度的成功和谷歌退出中国确实没多大关系。
不可否认,谷歌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并不总是成功的。以日本为例,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是Yahoo!。谷歌和百度都进军过,都没能成功。那韩国呢,韩国作为一个亲美的国家,而且相对日本来说要开放一些,谷歌拿下韩国了吗?也没有。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是naver。再来看看战斗国度俄罗斯吧,地大物博,人口1.5亿也不少了。谷歌拿下了吗?No,战斗民族全民在用Yandex。
由此可见,谷歌并不总是成功的,败给百度也不是偶然。进入非拉美语系的市场后,谷歌的文化和市场拓展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遇到了当地掌握搜索引擎技术的优秀本土公司的情况下,谷歌的生存空间往往都被挤压的厉害。
究其原因,谷歌在亚洲地区的本土化失败是最重要原因,业内人士曾指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能将Globalization(全球化)和Localization(本土化)结合起来,才能够取得成功。作为一个企业,谷歌有自己的全球战略,有自己的理念,但是具体到某个地区的市场,比如中国市场,企业需要将自己的全球战略与这个市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而正是由于谷歌本土化进程缓慢,不能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及大多数网民的使用习惯,不尊重当地实际情况直接导致谷歌进入中国市场五年来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直至其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相比谷歌,百度之所以能在国内市场摧枯拉朽,就在于其本土化的成功。百度的产品大多简单易用、速度快,交互设计也不错;百度不为高精尖专业服务,但足以满足中国大部分普通用户的需求,反观谷歌,技术水平很高,搜索功能很强大,有很多炫目的创新。但对于中国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谷歌太高深专业了,远不如百度通俗易用。
其次,百度有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配套产品,这是谷歌所没有的,知道和百科把用户的一些问题集中起来,保存下来知道问题答案的人的答案。并且在再有人搜索的时候把知道和百科放在前面的位置,问问题的是中国人,回答问题的也是中国人(百科亦如此),除了通俗易懂之外,以问题搜索问题也比以问题搜索网页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百度贴吧则成为了BBS式的搜索引擎衍生服务。大部分用户搜索的又都是日常生活问题。所以有贴吧、知道和百科的百度,再针对国人的习惯做些优化,完胜只依赖算法的谷歌。
更重要的是,百度的导航网站契合普通网民的的互联网使用水平,“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宣传也改变了很多人的搜索习惯……从产品设计到商业推广,百度润物细无声的讨好了国人的使用习惯,正是以上者一系列本地化策略,才成就了今天百度在搜索行业的龙头地位。
不可否认,部分国人有着一种“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态,总认为享受不到的服务诸如Google、facebook、twitter才是最好的。其实,中国互联网公司相比全球巨头其实并不差,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最新数据显示,百度海外市场增长迅速,2015年其移动端产品已覆盖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累计用户达8.5亿。月活跃用户达2.6亿,较2014年增长56%,且2015年下半年移动端收入较上半年相比增长已超过600%。这一成功数据的背后是百度国际产品的多样性,同时也再次印证了百度业务本土化的成功。
此外,大数据引擎作为百度的顶尖技术,将百度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软件系统能力以及智能算法技术打包在一起,产生了质的变化,将技术革新发挥到了极致,借此机会,百度国际化产品才得以在异国市场飞速扎根壮大,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百度就能比外国互联网公司能走的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