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零售电商原创文章可微信搜索公众号“商业观察家”
文/商业观察家(微信ID:retail-observer)
最近,中国零售市场流行谈“赢者通吃”,大到中国首富,小到初创业者。听多了,《商业观察家》也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我们不喜欢“赢者通吃”这个词,它看起来更像一场零和游戏,有时又像是直白,而无技术含量的同业恐吓。
在“赢者通吃”下,我们会担心世界变得乏味,同业不再关心价值创造。
但我们不喜欢“它”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不认为中国零售业在未来会出现所谓的“赢者通吃”盛况。
“赢者通吃”来自互联网。打破空间限制的商业模式,总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冲破空间要素制约、地方保护主义,并赢得资金、快速复制、形成规模,进而拉升准入门槛、“独享”市场。互联网的一些细分领域显示了这点,比如搜索之百度,社交之腾讯。
但零售,会是这样吗?
我们认为不会。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市场多层级差异逐步缩小、自然增长空间红利退场,以及供给过剩的现状持续等,中国零售市场的低集中度状况将会改变。中国会像发达市场如美国一样迎来行业内的整合重组,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
但这并不意味中国市场格局将固化,零售价值创造将会停滞,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也会像美国一样,仍会有中小零售商凭借在购物便利性、商品价格层面的价值创造,不断地加入,并引领市场。
当沃尔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越西尔斯,坐上美国零售业头把交椅时,他看起来像是不可战胜的。“天天平价”下的全球供应链采购能力,富于侵略性的美国线下商业资源掌控能力。可是现在呢,人们却热衷于谈论Costco,这家1983才开设了第一家仓储量贩店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实现了更低的产品毛利,不需要堆积SKU,展现规模优势,却得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热爱。
规模吓不住人,中国市场仍然有足够的广度让零售商获取养分。中国市场也依然处在信息快速更替周期,中产阶级的迅速兴起也将萌发中国零售商商品创新、价值创造的热情。
至于电商,过去,中国惯于将其配以互联网标签,用互联网业的共性来套用这一领域。然而,《商业观察家》却认为那些“套用”并不适用。
通常,当用户使用线上服务,会很容易“习惯”某个线上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这是“互联网”。而若运营商期望用户打开钱包,为某项实物商品支付费用时,这其实是零售。用户的习惯,及思考方式完全受零售规律“支配”。
用户对电商平台的忠诚度实际低得可怜,只要另一家零售商提供更便利的购物选择,更优质、更低价的商品时,用户离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目前,进入中国线上零售业的成本高昂,他实际阻碍了线下零售商向线上的探索。而昂贵的主要原因在于端口流量获取昂贵。如果将流量看成“商品”,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商品的价格过去多年完全呈一条直线般地向上攀升,像样的波动都没有。
我们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也许跟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关,也许跟线上竞争格局有关,也许还跟线下物业的租赁价格有关,如果线下物业租赁价格足够低廉,那么,线上流量的高价也不可能得到支撑。
我们也没有能力评价这个没有波动产品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但从结果看,就像线下商业物业租赁价格高昂一样,它剥夺了零售商进入的权利,它让很多商品服务同质化,它浇灭了冒险精神。并最终形成了所谓的“赢者通吃”外部感官。
这对商业、零售创新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商业观察家
微信ID:retail-observer
关注零售消费 原创商业报道
获取更多零售电商原创文章可微信搜索公众号“商业观察家”或扫描二维码
交流或合作可添加微信号shangyegc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