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荣,作者微信号:chenrong671170
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一家比较独特的公司,它们崇尚技术驱动,行事风格低调保守,但都是各自领域的引领者。比如通信业的华为、半导体行业的英特尔、航空航天的波音……
在彩电行业,这个'隐形冠军'当属海信。所以,4月12日,当海信召开ULED超画质互联网电视新品上市发布会,高调举起'画质'大旗,喊出'彩电看海信'的口号时,一时行业瞩目。
尤其是2014年3月海信推出自主知识产权、聚焦画质的ULED电视后,猜疑、嘲讽甚至是为了攻击的'攻击'从未间断过。
这一次,自然也有质疑,'海信哪里来的自信?'
如果要比营销拼价格,在浮夸风盛行的彩电业,海信确实不敢打包票有百分百优势,但如果从技术积累和创新上考量,海信有足够高调的底气。
最近几年,彩电业对电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以LG、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品牌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支持者,2015年9月还游说中国国内某彩电厂商,成立'中国OLED产业联盟'。
但海信选择了ULED。
当然,海信不是故意要特立独行,彩电业内都知道,选择做OLED的话,可以直接获得LG等外资品牌的技术授权,组装OLED电视,快速进入市场。
但这明显不符合'技术立企'基因的海信。尤其是经历过中国彩电业最艰难时期的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对当年中国彩电业没有核心技术、只能给外资品牌当组装工的窘境,至今感受颇深。
在周厚健的理念和战略中,想要打破外资品牌的技术垄断,没有捷径,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于是,2011年,海信开始研发ULED显示技术,3年后,海信推出了第一代ULED产品,它采用多分区独立背光控制和HiView画境引擎技术等自主技术,实现了高对比度、高色域和高速响应的极致画质表现力,达到了与OLED相媲美的水平。
如今,海信的ULED技术已经演进到了'第三代':采用了自主研发的Hi-viewPro画质处理芯片,首次实现8K显示,峰值亮度高达1200尼特,是常规产品的2~3倍,实现了千万级动态对比度以及106%NTSC的色域范围,超过了全球最严苛的UHDPremium对HDR显示性能标准的要求,并再次在综合显示效果上超越OLED。
过硬的技术实力让海信收获了法国等诸多权威媒体'六颗星'的最高评价;收获了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欧洲DigitalEurope、UHD联盟三大4K国际标准认证以及全球67个国家的ULED订单……
在海信的带动下,一批观望的'同行'也开始行动,彩电行业技术风向集体'看齐':ULED、SHUD,QLED……中、韩、日等同行纷纷围绕LED进行技术创新,不同程度地提高画质水平。
市场销量是对海信走自主技术路线努力的最好肯定,凭借技术崛起,海信已经连续13年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ULED的技术创新和积累更是助力海信加大这一优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海信零售量、零售额的市场份额双双创出新高,海信一家企业的零售量甚至超过了所有外资品牌的总和。
更可喜的是,在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努力下,全球彩电业的竞争格局,已经从之前的'韩日中'三足鼎立,变成了'中韩'两强对垒。
这表明,中国彩电企业终于开始在创新技术上'引领'这个行业,为全球彩电业进入中国技术驱动的新时代带来希望。
当然,有了产业基础有了希望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在对垒中获胜。
虽然2015年中国彩电业迅速崛起,在国内的市场零售量份额中占比超过8成,但在全球高端市场,韩国彩电品牌整体而言仍占有一定优势。
中国彩电业想要守住现有量的优势,再以此作为基点向国际化高端市场进军,战胜韩系彩电品牌,就必须在国际高端品牌战略上奋起直追。
这一背景下,海信的技术创新'引领'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智能化、互联网化等复制难度相对较小的技术相比,对彩电最本质的技术需求以及竞争的焦点--'画质'的掌控,才是推进中国彩电业高端战略,与韩系品牌差异化竞争的真正硬实力。
从这个角度看,海信自主产权显示技术的积累和创新,能否在一片'拿来主义'大拼盘的浮躁风中,站稳脚跟并胜出,甚至关乎中国彩电品牌与韩系外资品牌的竞争态势和格局。
所幸的是,从海信新推出的ULED3.0系列电视来看,ULED超画质电视成为当今彩电画质水平的重要标杆,也推动彩电显示技术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在超高画质的硬件基础上,海信ULED超画质互联网电视在影视、体育、教育、游戏、购物方面的内容资源质和量更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为海信带来了1800万的全球智能电视激活用户,逐步构成一个中国最大、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网络媒体'。
拥有'引领'行业的自主核心技术,掌握产品的自我定义能力、适应消费者变化并提供最好的服务,持续创新并迭代性推出更好的产品……有了这些底气,海信举起的'画质'大旗,喊出的'彩电看海信'口号,也就注定不仅仅是对自我的激励,更是代表中国彩电企业,真正走上世界彩电品牌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