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零壹研究院与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原动天联合出品的《中国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是4253亿元,P2P平台的坏账规模在645~860亿元。即使按照机构外部转让的下限10%~20%来测算,围绕网络借贷而起的不良资产处置衍生业务链条就已经有近百亿的市场空间。而这仅仅是网络不良资产的份额,银行贷款、信用卡市场等产生的不良资产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说,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已然成为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又一“蓝海”。
痛点与机遇
在“互联网+”手段得到应用以前,银行的和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基本为国有(4家)或地方性(18家)资产管理公司垄断。
在处置过程中,AMC以较低折扣价买断资产,层层分包,流程长,效率低,未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这种垄断局面下,面临得却是巨大的市场。上述报告显示:考虑到银行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整体规模可达3.5-5万亿元,而根据经济下行、新兴金融业态不良资产的爆发等因素来估算,不良资产的增速每年将达到10%以上。
因此,在互联网创业公司绕开传统银行批量不良资产的形式之后,转而从其它稍小,但可规模化处置的品类或者银行的长尾资产切入,另包括应收账款、民间贷款及P2P在内的四大类别还有几千到万亿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不良资产公司尚有足够大的市场可以试水。
创新派的出现
2015年起,互联网+不良资产业态开始涌现尝鲜者。原动力、资产360、搜赖网、分金社等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的出现引发了行业关注。
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国内已出现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25家以上,形成了淘宝拍卖类、数据服务类、撮合催收类、众筹投资类四大主流模式。
这四大模式中,撮合催收类模式占据了25-30家平台中的至少20家,它们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尚无成熟的业务模式,以及同质化的商业模式。
尽管在自身模式上还有待继续演变,但与传统不良资产处置相比,“互联网+”极大地解决了委单方、清收方等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问题;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也使得其能布局全国资源,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资源配置;平台自身方面,则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信息的高效查询和匹配。
从行业规模上来看,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这些平台累计发布或委托金额合计在2,000亿元以上。原动天平台上处置的不良债权委托金额已高达10.2亿;一诺银华CEO则宣称其平台委托金额已达到150亿以上;不良资产众筹投资类平台分金社目前投资成交额也达到1.66亿元。
潜力还有待挖掘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有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及建银投资和汇达资产,均受财政部发布的《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约束。大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普此前都零壹财经表示,上述办法对于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来说正好相反,资产管理公司要获得相关许可才可以接手处置,而对于民间机构来说则无此限制。互联网金融平台或其他社会投资者占优,可以直接参与处置环节。
随着非银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违约现象增多,延期兑付频现;P2P借贷、众筹融资、分期消费、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迅猛发展,相关风险开始集中爆发或日益积聚;消费金融、网络小贷等公司风声水起,由试点向全国推广,潜在坏账不容忽视。
结合上述律师解读的信息来看,这些也正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巨大市场。
目前来看,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还处于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进入门槛较高,存在政策风险。但互联网+不良资产领域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万亿风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新兴互联网机构不断涌入,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加速触网,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种背景下,模式是核心,技术是保障,资本将成为助推器。
另一方面,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和不良资产处置业态的革新并产生新的金融影响力,在合适的时机,政策有可能放开,让民间资源参与消化积压严重的不良资产;资本加速布局,有望出现百亿级估值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