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4月12日正式宣布与美国专车产品Lyft完成一期打通。从明天开始,滴滴用户可通过“滴滴海外”在美国打车。
“滴滴海外”依托于滴滴出行APP,其服务覆盖了Lyft在美国的所有城市。中国游客出行美国,可通过滴滴打车直接叫车。
“滴滴海外”在美国的发单流程与国内并无差异,软件支持中英文输入法。同时,车资直接显示人民币数额,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微信付款,车费汇率与支付渠道换算汇率保持一致。
对于乘客来说,这就是“滴滴出行”英文系统的国货版。
滴滴与Lyft的合作,已经快1年了,这个合作背后则站着一个全球反优步联盟。
2015年12月4日,滴滴快的、Lyft、GrabTaxi和Ola宣布继续拓展滴滴和Lyft现有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协同利用彼此的技术、当地市场知识与商业资源,使国际旅客可通过既有软件无缝接入当地出行网络。四方将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出行服务。
在成员内部,滴滴和GrabTaxi也有合作。
在2015年8月,滴滴快的参与到GrabTaxi的E轮融资中。2012年成立的GrabTaxi在东南亚地区目前拥有超过11万名司机,是优步在东南亚市场中最大的竞争对手。
依据其官方公布数据,四家联合之后将覆盖全球人口的50%。
当2014年优步携170亿的估值来势汹汹地进入中国时,它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外来入侵物种:将中国的互联网出行市场一网打尽,自己做无人撼动的独角兽。
(来源:易观智库)
2年之后,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专车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滴滴专车在用户覆盖率及订单占比方面均以八成的份额保持绝对优势,优步的独角兽没能做成,反倒让滴滴上了一堂关于合纵连横的课。
也许有人会说,滴滴这不是花了一亿美刀买了一个“马仔”,和优步在美国单挑吗?!
非也。DT君觉得,全球反优步联盟最大的目的,是把优步的市场分割蚕食。
所以,蛋糕也要共享。
在今年第二季度,Lyft也将进入中国市场,届时美国游客可通过LyftAPP呼叫到滴滴平台上的车。
和优步进入中国不同,对于Lyft的进入,滴滴完全是开放合作的心态,至少,在中国,无论是估值还是市场占有率,除了优步,滴滴难逢敌手。
况且,即将进入中国的Lyft还是一枚小清新。除了车头挂着标志性的两撇粉红色大胡子,Lyft鼓励乘客坐在副驾驶,与司机进行交流,就像朋友一样。比起优步对出行便利化的极致追求,Lyft更愿意增强自己的社交属性,根据Lyft的传统,乘客上车时会与司机击掌打招呼。除了鼓励多名乘客同拼一辆车,下车后,乘客之间也可进行相互评价。
不怕神对手,就怕X队友,滴滴的盟友Lyft,在美国实力几何?
2015年5月,Lyft一轮5.3亿美元的融资中,滴滴快的投了1亿美元,随后跟投1.5美元。由此 Lyft的公司估值达到了 25 亿美元。而Lyft成为继优步之后的美国第二大出行公司。今年1月,Lyft完成最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融资方有通用汽车和乐天株式会社等巨头中参与。估值达到了55亿美元。在美国,它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优步。
Lyft的CEO约翰·齐默野心不小,在去年11月年他便向媒体表示:在美国,Lyft的市场份额2年内超过Uber,今年年底在美国所有城市拿下超过40%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The MotleyFool)
让约翰·齐默如此自信的理由,不仅是建立了四方联盟,应该还有用户对LyftAPP更高的打开率,他还说过,“美国,80%的司机更愿意接Lyft的订单而不是uber的。”
(来源:Forbes)
不过,估值55亿的Lyft,不及优步625亿估值的十分之一。
在用户面前,Lyft不仅所占体量远小于优步,而且它用户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优步粉:根据一项为期四个月的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三的Lyft用户同时使用Uber应用打车;但对于Uber用户而言,同时使用Lyft的用户比例仅占四分之一多点(27%)。
(图片来源:rideshareowl)
更关键的是,不差钱的优步特爱对“小不点”lyft使用大杀器:价格战。
在去年年末,Uber凭借其所拥有的庞大现金流,将Lyft拉进了价格战泥潭:Uber大幅削减了其在美国100多个城市的服务收费,迫使Lyft降低了其在30多个城市的服务收费。Lyft削减票价引发了司机诸多不满,导致许多司机跳槽至Uber。
DT君目测,这次Lyft带着“滴滴海外”直捣优步后院,优步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画面,不敢看……
本文资料来源:界面、Skift、Forbes、Bloomberg、一财网、雷锋网、拓扑日报、好奇心日报、虎嗅网
文/胡宏毅
你要做的是:
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DT财经”,参与#数据想象力#的微博话题互动讨论,就有机会获得最炫酷的科技产品。至于是神马?嗯,DT君关注了这么久炫酷碉堡的VR产品,还有Tesla的最新款Model 3,最后决定让你们好好读书,送你亚马逊即将发行的最新款kindle,详情请见微博话题页面。
如果你想要跟随DT君一起走进DT时代,就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DT财经”,这里包含着数据新媒体的所有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