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赢中国专注大数据营销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网赢中国下载]我要投稿|加入合伙人|设为首页|收藏|RSS
网赢中国是大数据营销代名词。
微信营销
当前位置:网赢中国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微信营销行业动态 > 参与感和人格化?做好微信公众号需要这些
参与感和人格化?做好微信公众号需要这些
编辑: 发布时间: 2015-7-23    文章来源:网赢中国
微信营销

  推一把注:傅踢踢,专栏作者。笔名辛悬。毕业于复旦大学。运营微信公众号“傅踢踢”。同名自媒体在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界面新闻客户端均有开设。在解放日报-上海观察、新华网-思客、航空画报媒体开设文化专栏,专注文学、电影、音乐写作。在潇湘晨报-晨报周刊开设“情感我爱问”情感问答栏目。担任FM90.9东广新闻台《新闻实验室》周六特别节目《先锋派报告》主播,每月3期,以脱口秀评述当周文化热点。在50余家媒体发表文化类专栏文章,涉及电影、图书、音乐、旅行等主题。出版散文集《谈到世界充满爱》。
  昨晚,傅踢踢到“施主群”跟大家分享交流,氛围很轻松愉快。
  傅踢踢,自称是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现役码字工人,立志成为流行文化小能手,社会和谐小纽带。在50余家媒体开设情感、文化专栏,担任文化类脱口秀节目主播。出过情感书,写过170万阅读数的原创文。
  下面是傅踢踢的分享和问答摘要:
  (一)、参与感和人格化
  我的公众号就叫“傅踢踢”(id:futeetee),每天后台不论互动数量多少。至少会有2-3次这样的对话:
  他们会说,“踢踢姐姐我好喜欢你的文章。”
  我说:“我是男的。”
  “什么你竟然是男的!那你一定不是直男!”
  “我家里有领导了。”
  “那你一定是形婚!”
  这不是我编的段子,每天后台都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还说我是男的这件事,颠覆了他们的三观,要重新读一遍文章。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件事情除了比较好玩,还有哪些启示呢——我觉得是一个字:成也个人,败也个人。
  传统媒体,或者机构化的新媒体账号,有一些做的内容其实很不错,但要形成一以贯之的人格,其实并不是很容易。相对而言,个人号要让用户形成想像、粘性,会容易很多。我觉得做微信公众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这个号是否有魅力人格。
  不管是哪个垂直领域,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与之匹配的人格化形象,在传播的效果上一定会有帮助。对个人来说,在新媒体上传播,某种程度而言,人就是产品,产品就是人。
  我们以前做媒体,更多依据的是经验判断,觉得这个有新闻性,那个从时效上来说是热点,这对于传播来说固然有用,但粉丝的需求,和我们的供给之间,未必就完全吻合。现在新的媒体平台提供了很多工具,比如数据的快速获知、即时的交互、多样的分析方式等等。
  粉丝的影响和介入更多了,套用时髦的说法,知道他们的痛点在哪里,能够洞察他们的需求,形成的连接也就更牢固。至于他们呢,希望不止能阅读你,还要感受到你、触摸到你,参与你个人品牌的形成。比如日本的AKB48,比如国内现在的很多粉丝电影、IP运作,都应了小米那个提法:参与感。
  那么问题来了,个人号如何形成参与感?
  我觉得第一是有辨识度的内容。我自己写一些流行音乐的文章,很多后台用户告诉我,我写李宗盛,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对他爱得深沉。前两天我发了条李宗盛生日的微信,我家领导说,原来以为她的情敌是汤唯,没想到是李宗盛。这当然是说笑啦,其实是因为我比别人做过更多的功课,能写出普通人乃至娱乐记者都不太熟悉的情形,因此每逢演唱会的节点,常常能刷出10万+的阅读数。
  好的内容自己会形成参与,大家会自发地讨论,尤其现在开放了写评论功能。我觉得这是社区的雏形。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要给用户制造一些连接的机会。
  我最近在公众号开了一个专栏,叫“一首歌的时间”。这个栏目的核心是,用一首歌的时间,讲一首歌的故事。原始设定是制作网络电台节目,目前还是文章推送为主。但在正文之前,我做了个小设计,让用户来点歌,说歌名,讲出点给谁,然后我来讲述这首歌的故事。可能是关于歌手和创作人,也可能是关于我自己,或者点歌者与被点歌者。这一个专栏开到现在才发了9期,排队的歌已经有200多首,按原来每周写一期的预期,要写到2020年。其中有一篇文章是陈奕迅在金曲奖上的串烧《八号风球》,因为搭上了热点,阅读数是170万。我现在特别希望我的股票账户可以和后台一样火爆。
  参与感的第三点,更丰富的展示载体。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果从总体的订阅体验来说,内容的总体状况是杂乱,同一话题的内容也极易重复。这就造成了什么局面呢?
  我们打开自己的订阅号列表,发现右上角全是红色角标,逼死处女座。更多的内容怎么看呢,从朋友圈点开。腾讯今年的数据是80%的内容来自朋友圈。现在呢,可能连朋友圈都都不会时时刻刻去刷了,看到图文内容也不愿意点开。
  这不存在谁要求谁的问题,但总体状况可能的确是,多数读者越来越缺乏阅读长图文,尤其严肃内容的耐心。在这个前提下,如何提升用户对内容的情感投入度,增强粘性,更要靠更丰富的展示元素。不是说一定要画漫画,讲段子,发吐槽,但很多新的玩法,不要轻易放弃。
  比如音频、短视频,承载的空间的确远远大过图文。更重要的是,音频和短视频与个人的魅力联系得更直接,能够激发的互动也会更活跃。说到底,还是人,要让用户觉得不是在和干巴巴的文字打交道,是在和作者本人接触。
  (二)、问答摘选:
  问:你是专职微信,还是在工作之余做的?
  傅:工作之余。所以每周只能推送3-4次,一次也最多2条,很少有3、4条。
  问:对打赏有何看法?刚看了一下你的号,特别留意了打赏。
  傅:打赏啊,各人情况不同吧。我只说我自己的,有多有少,平均每篇8-10个人吧。不算多,但每次都会有人打50元。起初我会认为现在可能付费阅读还没到时候。但打赏这件事至少会让我觉得说,有好的内容、连接,还是有用户愿意支持你的。比我预想的效果好。
  问:一开始如何让大家获知此号?有没有找推手?除了打赏之外有做互动吗?如有,怎么做?
  傅:其实我没有大规模的做推广,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受限制,所以没找推手。互动肯定是有的,请参考我讲的参与感的第二点。
  问:老师,您有做线下吗?
  傅:有啊,卖书。我和范老师一样都是赞赏的作者。主要形式还是演讲、互动、签售,比较传统的。个人感觉,不能代表全部情况:一般规模而言,线下对涨粉作用未必很大,但对于增进粘性的效果非常好。
  问:点歌需要付费吗?如果不付费,是按时间先后排序?如何保证后面的人的积极性?
  傅:不付费,但基本点播出来的,都给了比较高额的赞赏。说明他们主观上还是认同这个连接方式的。其实也不新,和以前电台的点歌也很像对吧。但是有效果。
  基本按先后顺序,此外会有很多人点同一首歌的情况,所以点歌人数也是一个指标。保证后面人的积极性,只能有两个办法:一,告知他们排队情况,请他们耐心等待。二,加快速度更新。总归是先来后到,也没办法插队是吧。
  问:你的线下活动是否有和线上互动做到流动?目前还是一个人负责一切?
  傅:线下活动是通过线上发布的。当然也借了一些其他的平台,之前是和吴晓波频道合作。在吴晓波书友会的场地做了分享。目前内容生产和日常运营都是一个人在做。
  问:目前阶段,每周的内容算是有感而发想写东西呢?还是投读者所好来写?和刚开号相比,发展方向有调整吗?
  傅:中间经历过比较频繁地抢热点。现在反倒是有感而发、常规栏目为主了。阅读数也比较稳定。当然我前面举的陈奕迅那个例子,赶上热点,又是现在要发力的领域,肯定抢。但优衣库这种,价值观上不认同的,不勉强写。如果说方向有调整的话,其实还算是往相对“冷门”,或者说垂直调整了。不会刻意跟着用户的口味去走。
  问:问个个人问题,刚看了下您的朋友圈,好像一张图都没有,从来不发吗?自己的号会加粉丝并与他们互动不?
  傅:朋友圈一直发啊。会和粉丝互动,但不太加个人号。后台的运维都是我自己在做,他们知道在后台能找到我,就不会要求加个人号。我每天会花2-3段固定时间去后台回复。回复的时候会尽量有趣一点,举个例子:他们怀疑说你号大一点了,会不会用机器人,或者招小工?我会说,我很穷的请不起机器人招不动小工。其实后台用户收到回复之后回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公众号竟然可以回复?”反过来说,当你和他们有这样的互动,对提升粘性肯定有帮助。
  问:目前后台人数?
  傅:(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好吧,10万。
  问:一个人做毕竟精力有限,你是如何保障这个兴趣爱好能一直不间断的做下去呢?另外个人号,除了打赏,还有没有其它商业盈利模式的可能?除了对个人品牌的维护外,你的个人号还希望能有哪些方面的发展,谢谢。
  傅:精力真的有限。但既然是兴趣爱好,做下去其实也不觉得心累。而且做微信真的不只是写内容,互动啊,活动啊,其他延伸啊,都很有趣。个人号的盈利模式其实和机构也是一样的:线下活动及课程、电商、广告。无非是个人做起来注意点不太一样。我还会尝试其他的媒介形态,比如音频,目前腾讯开放了文章内插入音频,我觉得非常有用。
  问:这一切都能用工作外的时间做完?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可不是一点时间就能搞定的。有什么特殊技巧吗,我想在其他方面应该也通用。
  傅:时间就像那啥,挤挤总会有的。本来也是码字的,写字很快。熊三木师兄在书的序言里说我日码万字不呕吐,曾经是这样的。
  问:目前你的粉丝的年龄段你了解吗?后台男女比例?
  傅:男女比例曾经2比8,因为我早期集中地写情感类。后来杂了一阵子,现在4比6。北上广深最多吧,70%
  问:接广告不?能接受什么类型的软文?
  傅:软文接,但有选择地慎接。
  问:目前广告尝试多吗?如何克服影响体验?
  傅:关于广告是这样的,广告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大家之所以对广告敏感甚至带有天然的敌意,是因为这种信息投放到不需要他们的人那里去了,形成了干扰。但要避免这种干扰很困难,怎么办呢?三个字——发福利。
  问:请问转载这块有收益吗?有没有和机构谈一下合作呢?
  傅:转载我是这样设定的,支付100元,视为授权。有一些机构在谈打包价,也不会比这个价格低多少。
  (徐达内)问:我想问问,你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傅:取决于我的新榜指数能否高到吸引大家来复制。
  问:我想了解一下你的粉丝调性?年龄段?
  傅:我的Slogan是流行文化小能手,社会和谐小纽带。我觉得粉丝挺准的,那这就是调性。
  问:老师,业余时间每天原创搞一条都难,你有时候竟然搞两条……请问有团(dai)队(bi)吗?
  傅:我正式回应一下,虽然我也很想有人分担,但码字这件事,我成功不成功都不能复制。
  问:我个人的朋友圈常有同学在转你的文章,可他们多数都是80前的人了,感觉你蛮年轻的……怎么做到?
  傅:(我虚报了10年户口其实。)就,有的人天生就有老灵魂吧。还有就是我在微信里唱TFboys的时候你们都错过了。
  问:能问一下你主业是做什么的吗?
  傅:主业是纸媒记者。
  问:请问从零到第一批用户的获取用了多长时间?用户获取方式是?
  傅:第一批是指多少?如果拿一条比,我觉得我第一批都没攒够。原创号纯靠内容涨粉啦。
  问:老师,请教:您觉得个人公众号是应该瞄准一个领域深耕下去?还是应该纵向发展,扩大受众面?
  傅:最理想肯定是垂直领域深耕,但垂直领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尤其个人,还是比较难。当然扩大受众面也不容易,除非写到六神磊磊或者王五四的水准。但他们也不算完全没方向,他们算是热点评论,都很厉害。
  问:我问个两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你可以不回答。1.这么码字,你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2.遇到女粉丝表白,你是如何拒(an)绝(wei)的?
  傅:心怀叵测。作息时间啊,早睡早起,定时吃饭,适量运动。其余,码字。当然现在一天也就3000字,就比较宽裕了。第二个问题,女粉丝说要给你生猴子,你就真以为自己大圣归来了么。都是幻觉啊幻觉。
  问:请问现在除了微信平台,其他线上渠道在做引流吗?比较推荐哪一个?
  傅:试了很多平台,现在别说引流效果了,愿意给你放二维码或链接的都很少。争取上知乎日报吧,相对好一点。
  问:是否有考虑跟新媒体服务商合作包装事宜,比如推出自己的卡通形象,视频宣传片或互动H5之类?
  傅:卡通形象有设计哦,快推出了。
  问:傅老师,纸媒记者的行当对您的个人号的运营有帮助吗?比如灵感,推广等方方面面。
  傅:有帮助,但不大,都靠自己的兴趣啦。自媒体推广运营和纸媒的不太一样。但在内容判断上有一致的地方。
  问:那个人号的文章是只发在个人号里,还是有可能发在你的主业版面上,或者反之。
  傅:我现在尽量避免了。而且说实在的,报纸上的好稿子,发微信上未必转得开。甚至可以说基本转不开。
  问:如果有平台想邀请您驻场分享文章,怎么看?
  傅:驻场唱歌我可以。其实还是看平台和提供的合作机制啦。不是拒绝分享,是拒绝滥用甚至抄袭。我和一道的连清川老师交流过,他也认为100元一篇的转载费是比较合理的。是非独家授权转载。当然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我尝试这个做法至今大概3个月吧,总共收到1000块不到。
  问:做了自媒体,而且做的很成功,你如何看自己现在所待的传统媒体?觉得它们出路或者突破方向在哪里?你在两种文体或环境下写作/编辑,会不会有蔡方华老师曾说的“人格分裂”?
  傅:不敢说成功。我刚说的六神磊磊和王五四都比我成功,写得也比我好。还有各个垂直领域有很多能人大号。关于我所在的传统媒体,工作吧,就和多数人看待自己的工作一样。传统媒体的出路我考虑不了,这是领导考虑的,我是一个普通员工而已。人格分裂还好,可能我本来就精分。
  问:同行中的同行。现在很多同行都在做自媒,为什么你会成功?你有总结过吗?
  傅:还是那句话吧,我不算成功,比我好的多多了。如果算是有一点点小知名度,全赖各位和我后台的用户捧场。真心的,不是客套话。
  问:您认为现在的传统企业,应该如何运营自媒体?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有的是传统的产品,他们更多的需求是通过自媒体或者类似平台扩展自己的渠道,这一点您认为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去做?
  傅:这个有点难回答。应该如何做看企业,看具体需求,也看实际愿意拿多少钱和人力出来做?我只能说我认为的大趋势:所有的产品、公司,都将有更多的媒体属性。媒体作为中介的意义将逐步减弱,但媒体人的专业性将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问:打个比方,例如一个广告公司,传统广告公司,没有多少互联网基因的,他们想拓展自己的渠道,或者说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公司,借新媒体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可以朝什么方向去做?不断的借势营销做飞机稿吗?
  傅:飞机稿不必。找合适的公司,给更多的空间。
  问:因为传统企业的传统产品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和互联网、新媒体直接切合的,新媒体这一块,能复制一个可口可乐吗,哪怕复制半个也行。现在这条路看的不是太清晰,似乎只有不断的跟热点,可是又碍于企业本身的特性,又无法将自己的产品融入更多互联网或者新媒体基因。
  傅:我倒觉得如果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僵化的特定的概念,那什么都不能算互联网。但从真正产生影响的角度来看,其实传统产品也都和互联网或多或少相关。关键还是思路和执行。
  (陈序)问:你会坚持情感作家路线吗?
  傅:在情感专栏作家纷纷转型做微商的险恶大环境下,我是否会坚持情感作家路线取决于赞赏打算帮我出几本情感书了。
  问:老师,您每天花在公号上的时间有多少?
  傅:平均2-3小时。
  问:现在你是一个人做,是否考虑过组成两个人以上团队,如果价值观很近的基础上,也可以做到现在一样好?可能性大不?谢谢。
  傅:我觉得价值观接近这件事不是很容易。当然如果考虑到运营的速度,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两个乃至三四个人做不是不可以。我相信可以做到很好,例子有很多。但还是我前面说的,魅力人格。如果围绕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魅力人格,怎么统摄起来是一个问题。

更多相关: 微信营销网络营销

微信营销
编辑推荐
图片行业资讯
  • 雷军隔空喊话董明珠:格力 小米欢迎你
  • 杨元庆:Moto在华上市一周预定量超100万
  • 小米洪锋谈O2O布局:做商城不做具体服务
  • 盖茨向不知名实体捐赠15亿美元微软股票 持股降至3%
  • 刘强东:允许我获取数据 冰箱免费送给你
营销资讯搜索
微信营销
推荐工具
    热点关注
    微信营销
    微信营销
    微信营销
    微信营销
     

    大数据营销之企业名录

    网络营销之邮件营销

    大数据营销之搜索采集系列

    大数据营销之QQ号采集

    大数据营销之QQ精准营销

    大数据营销之QQ消息群发

    大数据营销之空间助手

    大数据营销之QQ联盟

    大数据营销之QQ群助手
     
    设为首页 | 营销资讯 | 营销学院 | 营销宝典 | 本站动态 | 关于网赢中国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网赢中国  国际域名:www.softav.com  版权所有 2004-2015  深圳爱网赢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web@softav.com 电话:+86-755-26010839(十八线) 传真:+86-755-2601083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