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与去哪儿又走到一起了。
这可能是最近国内互联网圈发生的一件大事。
之前是阿里“吞”优酷土豆,再前是美团、大众点评合并,还有58同城与赶集的合并,再前还有滴滴与快的的合并。不知后面两个月还会不会出现其他合并?
这都是今年互联网发生的大事,除了阿里与优酷,其他并者与被并者基本在都是各领域数个数二的企业,因此无论哪个合并都能吸引不少眼球,都可让人心惊肉跳。
创业,做一个企业极不容易,而做成行业数一数二的更是难上加难,个中心酸,可能只有亲历者最为清楚。
开车行在路上,笔者一直在琢磨,今年怎么突然出现了这么多“大哥”与“二哥”合并之事?甚至是已经IPO的“行业大哥”(优酷土豆)也不幸被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背后有折射出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趋势?
想想早期互联网创业,媒体最为关注的互联网公司的IPO,关注谁是行业第一股?那时好像只要互联网公司IPO了,就算大功高成!而笔者在跟踪报道互联网网的多年经历中,也亲身感受到过许多公司IPO当天欢庆的场面。
而时至今日,好像IPO也就那么回事了,大家的兴奋感已经不同之前。而且与已往不同的是,实现IPO的互联网公司,这些年也变得不再安全。
私有化一家接着一家,当然可能是有琢磨回归A股的背景,而前几年股市没火起来之时,其实早就开始私有化,如阿里B2B业务,再如盛大网络、分众传媒等等。
除了私有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即便IPO了,也还会被“吞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豆被优酷合并,而优酷如今也落得被吞的结局。
按理来说,在资本市场,合并重组乃至私有哈都是稀松平常之事,炒股、尤其是在国内A股市场(注:其他市场笔者不熟悉)如果能撞上一个重组股,那真是坐在家里数钱了,实在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极端行情除外)。
不过自2000年国内互联网公司,当时的主要代表是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流血上市”之后的许多年,感觉大多数互联网公司IPO之后好像发展都比较稳当,虽有波折,但最后总能独立寒秋,傲然不倒!
然而如今,这好像变了!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直没有认真留意实现IPO互联网公司的财报,开车琢磨时,直观感觉可能是IPO可能还是没有实现盈利。
晚上回家简单搜索了一下个别几家的财报。
去哪儿2015年第2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8.157亿元(约合1.316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4.216亿元,上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7.012亿元。
携程网今年第二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25.3亿元(约合4.08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3亿元(约合2300万美元),同比增长6%。
优酷土豆集团2015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净亏损为人民币3.420亿元(约合552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人民币1.423亿元(约合2300万美元)相比有所扩大。
以前跟踪报道优酷时,好像经历了几次财报发布会,当时也是亏损,那时优酷对外的解释通常是为了做份额,争老大,做稳老大,所以亏损。而这么多年了,也IPO了,也当老大了,现在的财报还在亏,不知其中有盈利的财报否?赚了多少?这个笔者没一一查阅。
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都没IPO,他们的盈亏数据不清楚。而互联网公司大哥、二哥的PK过往都是“烧钱”大战,比的是资本力量,看谁的“家底厚”、老板强。
而转瞬间,“仇人变为亲人”,“握手、拥抱”成现实。这是怎么了?
笔者以为,可能时下现在有这样的发展趋势:“烧钱图存”的历史可能要告一段落。
各公司都在回归企业本性。做公司,做企业,本质还是谋取利润,花了多少钱,收入有多少,去掉成本,成利润,看看赚了多少?有没增长潜力?等等。不管是搞何公司,最终还是这些东西。不赚钱,入不敷出,即便IPO了最终还是得玩完,如优酷土豆。
IPO本质还是融资,渠道不同而已。资本比谁都精,投你一毛就想扒你层皮,而对于因为这样可是那样原因不能上市的公司怎么办?能找到“钱烧”自然更好,A轮、B轮、C轮……慢慢耍吧。
不过时下,这种合并的潮流好像是资本不会再给大家输血耍了,不再干“烧钱打架”的事了,那怎么办?要怎么做?
时代再变,思路也随之而变,融资、IPO也不是什么了不起划时代的大事,可能自己号称“里程碑”,而在他人眼中,只不过是一时的八卦笑谈而已。因此,有则用之,无则安心做事,做好公司、办好企业,回归企业之根本,赚得足够多的净利润,依托自身,自力更生、滚动发展,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未尝不是一条新的出路,而这本是企业立足之本。
通信业的华为,迄今也不曾上市,也未见找哪家哪轮融资,而华为谁又不敬?去年初,笔者还研究过做辣椒酱的老干妈,其产品虽普通,与资本市场也不曾亲密接触,然其发展与创造的价值却让人不得不钦佩。
安静做事,去除虚华,回归初心,这不知是不是时下互联网创业的新趋势?
|